- 積分
- 2817
- 新金幣
-
- 魔術幣
-
- 貢獻
-
- 點券
-
- 版主積分
-
- 智慧
-
|
魔術奇跡友情提示: 回復后看不到內容請 刷新,如果依然看不到請
點擊我解決
上天堂 還是下地獄
【上帝要我給他變魔術】
2013年4月15日,劉謙少有地放松,到達滑雪場腳下就要現場表演街頭魔術。他拿出一副撲克牌,把同行的意大利賭場老板叫到身邊。請他選了一張牌簽上自己的名字。賭場老板親眼看著劉謙把簽名牌放回整副牌里,但很快,他就發現那張牌從整副牌中消失了。此時劉謙從容地從對方的右口袋中把那張牌拿出來。中年男人大吃一驚。劉謙重復了幾次這個過程,又讓老板把手伸進右口袋中確認里面是空的,然后像使用聚寶盆一樣從口袋中掏出一把一把的撲克牌。
傳說中的“完美洗牌”真的可以做到嗎?這種洗牌手法是指表演者把一副牌平分成兩疊,然后對洗,并且保證兩疊牌完美地隔張插進去。傳說計算機科學家布倫特·莫里斯曾受這種洗牌手法的啟發,改進了計算機數據傳輸。“當然可以啊!”劉謙拿出紙牌,分成兩半,兩秒鐘就做到了。
“你知道查理爾切牌嗎?”劉謙對南方周末記者說,“這個世界上比我做得好的人不超過五個。”
第12屆“魔術大師”(Masters of Magic)魔術大會上,東方面孔很少,不過不少魔術師在劉謙爆紅中國前就認識了他,他們看到他在中國央視春晚上的手穿玻璃。另一個讓他們印象深刻的,是2011年劉謙在葡萄牙的“核心魔術峰會”(EMC)上表演的“巴格拉斯效果”。
“魔術大師”將2013年的“格羅拉金獎”頒給劉謙。這是歐洲一個有60年歷史的藝術獎項,獲獎者不僅限于魔術師,還包括電影、電視、媒體、音樂等領域的藝術家。劉謙是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華人魔術師。與劉謙一同獲獎的還有英國魔術師戴納魔和葡萄牙魔術師路易斯·德·馬托斯。前者的電視魔術片近幾年紅遍全球,尤其在歐洲幾乎無人不曉。馬托斯在葡萄牙也是因為在電視上的表演聲名鵲起,在圈內,他是“核心魔術峰會”的發起者之一。
央視春晚是劉謙最重要的時刻,巨大的壓力讓他每次上春晚之前反復做噩夢,夢到自己失手。他向大會主席沃爾特·羅弗形容:“如果有一天我死去,我想見到上帝時他會對我說:‘你給我變一個魔術,成功了就上天堂,失敗了就下地獄。’”
【千變萬變,還是最愛變鴿子】
查理爾切牌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,即單手切牌。劉謙單手握撲克牌,牌面向下。他微微展開牌,從大約中間的位置選了一張,翻過來給南方周末記者看牌面,然后又原樣放回去。他的手指稍稍抽動一下,剛才那張位于中間的牌就跑到整副牌的頂部來了。
“其實動作很大。”劉謙做了慢動作,讓南方周末記者從底部和側面看過去:中指和無名指果然動作很大。
接下來再換正常視角。這一次,他把中間的牌翻開后牌面朝上放回整副牌中。前十分之一秒看到的頂牌還是牌背,剎那之間,頂牌就變成了剛才那張選中的牌,并且牌面向上。一些業余魔術師在表演這一手法時往往需要在關鍵時刻做一下遮擋,但劉謙沒有做任何遮擋,仍看不出他手部有任何明顯動作。
劉謙喜歡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表演魔術。在雪山上,他向滑雪的德國游客即興做了表演。游客在一張自選的牌上簽了名,劉謙收回整副牌中,然后把牌彈射向游客身邊的礦泉水瓶,牌落定之后,剛才那張簽名牌已經位于瓶中,泡在水里。“媽媽咪呀!”觀眾里有人驚呼。
劉謙痛恨觀看五年前自己在電視上的表演。但是在馬特宏峰展示查理爾切牌的劉謙,仍然是多年前在好萊塢“魔術城堡”興致盎然展示如何在一只手的不同位置藏四枚硬幣的那個劉謙。
不過,在多數情況下,觀眾看不到劉謙表演背后的難度。“我一直都覺得一個很難的魔術看起來不應該很難。”劉謙對南方周末記者說,“舒服和神奇是最重要的。”
比如2013年春晚,紙牌在手中變化的魔術,在一般觀眾看來缺乏刺激感,但劉謙在表演結束后卻發微博說:“我人生大部分的努力,就體現在這九分鐘的許多細節上。我很開心。”
劉謙自己看了三十年的魔術,最后發現,對魔術的感受還是回歸到了那些古典和單純的東西上。魔術師坐在桌前,不需要嘩眾取寵的花招和刺激性的場面,而是用最單純的紙牌做一段優雅的表演。
在意大利期間,劉謙受邀去觀看了一場魔術演出。他對“變鴿子的”表演最期待。與各種花哨的效果相比,歷史悠久的變鴿子顯得就像老古董,但這個表演是會讓觀眾起立鼓掌的。現場,鴿子從魔術師手中突然出現,后撲棱棱在觀眾頭頂飛過兩圈,最后站到魔術師的肩膀上。還有巨大的鸚鵡無中生有地從魔術師身上冒出來,繞場飛行。節目結束,全場觀眾起立長時間鼓掌。
【用什麼方法?厲害的方法!】
劉謙喜歡看一切故事性的東西,包括小說、電影、漫畫,也有舞臺劇和音樂劇,但不包括單純的音樂。音樂非但沒有故事性,還會讓他分心。
他現在最想實現的一個魔術效果,就是他自己從電視機里爬出來。這個效果顯然是受電影的啟發。劉謙想了很多實現的方法,“可好像沒有一個真的實用”。
劉謙相信時間的壓力能幫他想出來,因為“創意來自壓力跟限制”。這幾年他深有體會。
2010年春晚演出中,劉謙把手臂穿過玻璃桌。演出前幾個月,劉謙就想要做這個效果。實際上,身體或手臂穿過玻璃門窗,并不新鮮,魔術師都知道該如何實現。但其中有一個關鍵區別:以前的穿玻璃都是穿過立著的玻璃面,對于玻璃桌,該如何做?劉謙也想不出方法——玻璃桌是透明的,他沒法往桌子上放必要的道具。
那段日子,劉謙成天琢磨實現的方法。直到有一天,他看到美國魔術師麥克斯·梅溫在日本的一次演出:梅溫表演了他擅長的心靈魔術,而表演時他是站在一個圓桌中央的,觀眾們環繞著他。
就在這一刻,劉謙知道方法了。接下來的事情,就是觀眾記憶中那個環形桌子,和劉謙手臂穿過桌子抓取硬幣的場面。那成為他最得意的三十秒,也是讓他的國際同行印象最深刻的兩個表演之一。
2009年,劉謙最初想把三架直升機變到舞臺上。按照他自己的說法,他都打算花這筆買直升機的錢了。兩天之后,導演說在YouTube上看到了他表演近景魔術的視頻。于是最終表演的是橡皮筋穿過橡皮筋。
不到最后一刻,劉謙自己也不知道會做什么樣子的節目。2010年的環形桌子本來是要擺在觀眾席上,并且有多張。但它們占據的面積太大,贊助商的位子會減少。最終只能把一張圓桌放在舞臺上。起初他還想在表演的末尾身體穿過桌子走出來,但后來他認為這只會讓觀眾認為那是一張特殊加工的道具桌,因而取消了。
2012年,本來要用2米高1米寬的大鏡子,劉謙的手伸進大鏡子,在另外一邊,他的手從小鏡子里伸出來。但由于場地原因,直播前三天節目又做了重新編排,最后只剩下小鏡子。
劉謙與同行們分享了三個作品:背對觀眾找出觀眾選的牌;硬幣在手中消失,然后出現在牌盒里;與觀眾在舞臺上拿iPhone攝像,最后觀眾在畫面中看到劉謙正從觀眾席向她走來。第三個效果他沒有怎么彩排,即興而來。
轉天,劉謙到都靈為“魔術大師”組織錄了魔術教學。他又要做那個硬幣在手中消失、在牌盒中重現的效果。但這一次他忘記帶一件關鍵道具,只好臨場改用其他辦法。一開始,在監視器中看會穿幫。劉謙琢磨了一陣,對助手說,他要再換一個方法試試看。助手問:“用什么方法?”劉謙回答:“用厲害的方法!”他試到了第六次,終于完全沒問題了。
劉謙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和準備他的魔術。去都靈的車上,他抱著筆記本看頭天表演的視頻。吃晚飯的時候,拿著手機看其他魔術師表演的視頻。大會的前兩天在會場幾乎看不到他,因為他一直躲在房間里準備講座和演出。他的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,不管到哪里巡演,他都是類似的狀態。
魔術大會的一個座談環節中,大會主席問劉謙:“你希望二十年后觀眾記住你什么樣的魔術效果?”“我不知道。我能做的,就是表演我能做到的最好的魔術,至于觀眾會記住哪個,我不知道。”他回答。
網絡編輯: 謝小跳 責任編輯: 袁蕾 李曉婷 實習生 陳延舟 葛佳男
(轉載自劉謙貼吧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