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人秀
本土年輕魔術師Ivan為你講述魔術的樂趣
相信不少讀者對魔術并不陌生,自2009年春晚劉謙表演的《魔手神彩》開始,魔術,由于其千變萬化的演出類型和神秘莫測的演出效果,一下子成為了國內演出界最熱的詞語,從大牌明星,到普通民眾,都掀起了一股學習魔術的熱潮。
魔術,到底是怎樣的一門演出藝術,對于魔術師來說,魔術的魅力又是什么,魔術表演需要準備些什么,魔術又是怎樣創新的?記者采訪本土的年輕魔術師Ivan,為你揭秘魔術這一奇幻莫測的“戲法”。
這幾年,魔術是國內最為火熱的詞語之一,從大牌明星到普通民眾,很多人都想學幾招魔術,使之成為自己的“獨門絕技”,吸引周圍人的目光。玩魔術已經四年多的大學生Ivan便是其中之一。
Ivan告訴記者,雖然目前東莞專業的魔術師并不是太多,但玩近景魔術、街頭魔術的年輕人卻非常多,他們比較喜歡學一些簡單,卻同樣很酷很炫的魔術手法,表演給周圍的人看。
喜歡成為焦點的感覺
Ivan家住東莞黃江。高二時,他在一個視頻中看到了日本魔術師的一個懸浮表演,當時魔術師在街上隨便找了個人躺下,用“催眠”的手法,便讓他懸浮了起來。Ivan深受震撼,覺得魔術非常有興趣,之后便通過上網找一些教學視頻,買了些道具,學起了魔術表演。
Ivan對魔術的興趣越來越濃,技術也越來越成熟,除了學校的演出之外,他還可以接到一些商演活動。
Ivan告訴記者,對于觀眾來說,震撼、奇幻的演出效果,是他們喜歡魔術的緣由所在;而對于他來說,魔術表演體現的則是魔術師挑戰自我,成為舞臺焦點的感覺。
他說:“魔術師經過一段時間的苦練,當表演收到觀眾強烈的反響,很受歡迎的時候,那種成就感和自我滿足的感覺是非常強的。”Ivan很享受魔術表演中,所有觀眾都目不轉睛地看著自己的演出,被自己的魔術所折服的那種成為舞臺焦點的感覺。
細節決定魔術成敗
細節決定成敗,這句話在魔術表演中顯得特別重要。每次魔術表演,都需要魔術師做充分的準備,除了道具、服裝等基本裝備之外,魔術師還要自己提前準備好演出的橋段組合,同時自己剪輯好背景音樂,設計好串場的臺詞,讓演出完整,引人入勝。即使是其中的一個小環節出錯,都可能會搞砸整個表演。
不過,其實這些都不是那么難,魔術表演最難的部分,是把握觀眾的心理,怎樣出其不意,怎樣讓觀眾發出驚嘆。這有點像喜劇片,你永遠不知道觀眾的笑點在哪里。
至于如何把握觀眾的心理,Ivan說,除了平時多演出積累經驗之外,他還會在學了新魔術之后,找一些朋友來看自己表演,如果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有驚奇的感覺,那么一般的觀眾也應該會喜歡。
魔術創意來源于生活
Ivan現在會表演的魔術非常多,有硬幣魔術、撲克牌魔術、斷繩還原、名片入瓶、出傘、出鴿子甚至還有較為大型的切人魔術等,演出類型非常之多,而他也還在不斷地學習當中。
說到魔術的創意,Ivan表示,雖然魔術表演充滿奇幻,看似遙不可及,但其實魔術師的創意來源都是最為平常的生活。
比如,日本最出名的魔術師克利斯,他最擅長的是懸浮魔術,除了能把路人懸浮起來,他自己也可以從高樓頂層飄浮到地面,其創意便來自于鳥的飛行。劉謙也曾經說過,其實生活中處處有靈感,缺少的,只是發現這些靈感和創意的眼睛。
另外,魔術與科學也是緊密相連的。許多魔術的創造和表演,都會用到一些物理、化學的科學原理,最常見的就是光和聲的運用。這些科學原理,也常常都會成為魔術的創意來源。可以毫不過分地說,很多魔術師其實本身都是很厲害的科學“實驗家”。
對于自己的未來,Ivan說,雖然他以后不會把魔術當做自己的職業,但他會堅持這項興趣愛好,“因為,生活需要調味料。”
對于觀眾來說,震撼、奇幻的演出效果是他們喜歡魔術的緣由所在;而對于Ivan來說,魔術表演體現的則是魔術師挑戰自我,成為舞臺焦點的感覺。
Ivan說,雖然不會把魔術當做自己的職業,但會堅持這項興趣愛好,“因為,生活需要調味料。”
知多D
魔術是能以迅速敏捷的技巧或特殊裝置把實在的動作掩蓋起來,使觀眾感覺到物體忽有忽無,奇幻莫測的一種雜技。魔術一詞來自西方,現代的魔術表演同樣也起源、發展于西方。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魔術表演,稱為“幻術”或“戲法”,主要用于雜技表演當中。
由于科技的發展,加上電視、網絡等媒體的普及,魔術的技術越來越厲害,同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,目前世界上較為知名的魔術師有大衛·科波菲爾、克利斯·安吉爾以及華人魔術師劉謙等。
文、圖/記者范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