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电影在线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一二三视频_欧美日韩成人一区二区三区_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
魔術奇跡論壇
標題:
中國魔術的流派 “南派”和“北派
[打印本頁]
作者:
lqxh
時間:
2011-1-14 22:38
標題:
中國魔術的流派 “南派”和“北派
十八世紀末葉,西洋魔術開始陸續傳入中國。魔術是英語MAGIC的意譯,從其語源來分析,希臘文是波斯古代僧侶的意思。MAGIC通常分為白魔術和黑魔術,黑魔術是借助魔鬼的妖術。可見魔術與宗教的關系是密切的。 中文“魔”是梵文“魔羅”的略稱, 《正字通·鬼部,引《譯經論》: “古‘石’作‘磨’,梁武帝改從鬼。” (一說乃譯人義作,不始自粱武)宗教認為魔能擾亂身心,破壞好事。
把英語MAGIC譯成魔術是十分恰當的, 魔術的本義就是惑人的妖術,做為藝術可以解釋為神奇的藝術,和我國原有的幻術的含義是一致的。但魔術與幻術就定義來講,也有微妙區別。 “魔”字是就其術對觀眾的作用而言;使人著魔,而“幻”宇則是就其術的特點而言:慷忽變幻。從文字方面推敲稱“幻術”更為確切,所以至今有一些演員沿用“幻術”的名稱,但約定俗成魔術的叫法已經更為昔遍。
現代魔術在中國興起之后,與中國的傳統幻術相融合,經老一代藝術家的不斷再創造,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個流派。和京劇中的麒派、馬泥相似,雖同一藝術表演,但各具特色。派不同之處,具體在表演形式和舞臺形象等方面體現出來。
北派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擔任主演,另外一人擔任助演,即固定由一個人使活,固定由一個人量活(也有設兩名助手的)。當主演者表演時,助演必須密切配合主演的動作,擔托,捧、扶、拉、推、送等工作,同時助演還要和主演者對口說白,二人一問一答,隨聲附和,并且要在自己面部做出悲,喜、驚、怒等表情,配以富有幽默感的動作,近似于相聲演員的表演。有些重要的機密門子,往往掌握在助演手里,雖然名義上是助演,實際上在演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所以有“三分使活七分量”之說。
南派演員表演的時候,也由一人擔任主演,由二人至若干人擔任助演。一些巨型魔術團隊則由四人至七,八人分別擔任前后臺工作。在表演進行之前,臺上助演全部出場,排成八字形分站左右兩旁,等主演者出來時,左右助演隨即退入側幕,注意著主演者的動作,根據表演需要,助演們及時而又恰當地從兩側配合出場,逆行接拉、托捧,推扶等工作。每個節目完畢又立即退下,待下個節日開始時,再出場工作。整個表演過程和啞劇一樣,沒有對口說白,只是一個又一十節日的連續演出。指南派老藝人介紹,早在三十年代,南派也有過對口說白和幽默動作等,后來由于節目內容日漸增多,把這些對白和動作擠掉了。
再從節目內容等方面比較;北派偏重于手彩,以技巧細膩勝人,富于生活情趣,南派多以巨型為主,以精巧華麗著稱,想象力強。北派把魔術的神秘寓于穩重之中,表演起來滴水不漏,耐人尋味,南派把魔術師的智,慧寄于快速之中,如同迅雷閃電,一氣呵成。
總的來說,南北兩個流派,各有其特點和長處,但也都有不足之處。
北派的優點是:
1.主演與助演各一個,長期合作,比較固定。主演的一舉一動,助演都能體會其意圖,易于做到配合默契,收到“以假當真”的預期效果。
2.主演與助演二人,邊說邊演,過程交代得比較清楚,也易于突出重點。
3.對口說白,詞句幽默,生動有趣,可以加強觀眾的欣賞興趣。
4.每場演出節目雖少,但能使觀眾把每個節目都看得比較清楚(北派一般每場演出三十分鐘,共表演五至七個小節目,最后以一個中型或巨型魔術收場)。
但北派也相對地產生了以下的缺點:
1.表演時往往對口說白占的時間太長,形成相聲化,演出的魔術節目少了,不符合觀眾希望多欣賞魔術節目的要求。
2.一般講求表演技巧結合對白,而不太重視服裝、道具和舞臺布置等美化藝術。創新節目少,經常是一些老節目,連續演出多年不換。
南派魔術表演形式有以下幾個優點:
1.主演一個人—貫到底,不用固定的對白助手,專業性強,場面壯麗大方,適合于各種場地演出。
2.不用對口說白,省了時間,使節目內容增多,分期更換,—般演三十分鐘,能表演小型,中型,大型節目十五—二十個(南方稱為閃電表演形式)。
3。講究服裝、道具的美化,特別重視舞臺畫面藝術,創新較多。
南派魔術表演也同樣有缺點;
有時舞臺上陳設道具太多,演出過程中助手上下過于頻繁,影響觀眾的視線集中。同時,閃電式的表演動作,雖能讓觀眾欣賞較多的節目,但前一個疑點尚未破除,后一個幻象又展現眼前,使觀眾看得眼花繚亂,看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,不能對每個節目留下深刻印象。
南北兩個流派的形成,與各地區的政治經濟生活有關。上海是我國主要的通商口岸,與外國接觸較為頻繁,因而有利于模仿和革新。京津一帶經過明清兩朝慘淡經營了五,六百年,所以習慣于講傳統、求穩健。在北方對白幽默的表演形式早巳時興,“道光初年,以國喪不演戲,大家酒館,輒以戲法弄碗,雜以詼諧,為佑筋之具,自此風行一時。” (清·錢泳輯),可見中國戲法在北方的影響是較為深遠的。
對于南北兩派表演形式的發展趨向,曾引起許多專業演員和業余愛好者的爭論。一種意見認為,魔術藝術是屬于智慧技巧的表演藝術,而不屬于說唱藝術,因此它主要是依靠演員的表演技巧,配合道具,才能做到神奇變幻.吸引觀眾收到預期的效果。我國古典戲法, 《籮圈獻彩》、 《仙人摘豆》、 《巧結連環》等節目,一演就響,關鍵在于演員的精湛技藝和精彩表演。另一種意見認為魔術已成為綜合性藝術,要有紅花有綠葉,恰當地運用語言藝術以加強效果也是必要的。各扦己見,看法不一,因此,對兩種流派應做具體分析,揚長避短,擇善面從,形成新的流振。
此外,滑稽魔術應屬于另一種流派。解放后滑稽魔術有了很大的發展,創作了一些優秀節日,但是要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滑稽魔術流派,還需要努力實踐。
總之,無論哪一種流派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,既然能夠長期流傳,有群眾基礎,就有存在的道理,不該有門戶之見,應根據藝術規律和觀眾的喜歡去發展。我們僅有兩種流派不是多了,在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前提下,需要發展更多的流派。
作者:
msqj
時間:
2011-1-15 00:39
沙發,謝謝發帖
作者:
lqxh
時間:
2011-1-15 17:44
回復
msqj
的帖子
好像關于魔術知識的帖子很冷清~~
作者:
dai8095
時間:
2011-1-16 20:21
支持個!!嘿嘿
作者:
魂。。。
時間:
2011-1-17 18:18
。。。支持。。。。:)
歡迎光臨 魔術奇跡論壇 (http://www.99se99.com/)
Powered by Discuz! X3.4